以含有特别矿物质等为卖点 “网红盐”是智商税吗?

以含有特别矿物质等为卖点 “网红盐”是智商税吗?
以含有特别矿物质等为“卖点”,价格是一般食盐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\n\n  论克卖的“网红盐”,是“智商税”仍是真有奇效?\n\n  阅览提示\n\n  近段时刻来,充溢异域风情的各种“网红”进口盐,在电商渠道非常火爆。尽管价格是一般食盐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,但仍有不少顾客趋之若鹜。对此,有业内人士指出,广阔顾客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审慎看待“富丽外衣”下的“网红盐”等网红产品,不要简单上交“智商税”。\n\n\n  一瓶200克研磨版的喜马拉雅纯天然岩盐价格为58元,454克包装的法国灰盐标价108元,一瓶113克的美国夏威夷黑盐标价148元……价格是一般食盐的50倍左右。最有名的法国盐之花,网上的价格在每克0.5元~1.5元之间,也便是一般食盐的70倍~200倍。\n\n  近来,《工人日报》记者查询发现,充溢异域风情的各种“网红”进口盐,在电商渠道非常火爆。这些“网红盐”均以“天然”“特定原产地”“含有特别矿物质”等为“卖点”,声称可补钙补锌“养分更均衡”,不着边际的广告宣扬令其身价倍增。\n\n  这些“网红盐”是真有奇效,仍是在收取顾客的“智商税”?记者进行了查询采访。\n\n  在营销时打擦边球\n\n  “这些颜色绮丽的‘网红盐’撒到食物上,令人赏心悦目。”重庆时髦人士吉峰这样对记者说。\n\n  业内人士指出,从商场视点来说,“网红盐”就像饮用水相同,只需标示清晰明确,不存在虚伪宣扬或许诱导、误导顾客的景象,没有损害食物安全,都应答应其存在,由顾客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或喜爱自主挑选。\n\n  “比较于寻求别致的‘网红盐’,咱们更应学会阅览食物的养分标签,留意削减钠的摄入,寻求愈加健康的生活方式。”重庆体育局养分学博士李文建研究员说,应留意一些“网红盐”在营销时打擦边球。\n\n  记者发现,不少商家在出售“网红盐”时,都会打出“天然有机认证”“富含矿物质”等标签。“网红盐”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知,大都声称含有丰厚微量元素,甚至能调理人体的酸碱平衡。\n\n  以喜马拉雅玫瑰盐为例,商家声称该盐在两亿五千万年前构成,纯天然无污染,含氯化钠98%以上,包含铁、钙、镁、钾、锌、硅、铜等80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,是当之无愧的盐中之王。“就算这些都是真的,但许多微量元素人体并不需要,甚至对人体并无好处。”李文建说。\n\n  除了巨大上的玫瑰盐,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还有喜马拉雅盐调味品,1瓶价格在50元左右,声称口味新组合,严选质料匠心调配,轻松搞定各种中西甘旨。有橘子组合、柠檬组合等,一些包装瓶装备有可调理的研磨器,有细、中、粗三种颗粒,声称能现吃现磨,噱头感十足。\n\n  “吃盐补钙”不靠谱\n\n  此外,还有商家声称喜马拉雅玫瑰盐比一般食用盐更天然或更纯洁。对此,重庆大坪医院主任医师李庆说,事实上,在当时的食物国际中,“天然”这个词含义不大。\n\n  据了解,食用盐首要包含海盐、湖盐、矿盐,别离来自海水、天然卤水、地下盐矿床。一切食用盐都是天然的,而非人工合成的。食用盐的首要成分是氯化钠,只需纯度合格,不同产地的盐养分成分和价值没有太大不同。\n\n  此外,业内人士指出,“吃盐补钙”的说法更是有悖科学,自相矛盾。事实上,多吃盐不只不能补钙,反而会导致钙质丢失。食盐含有钠离子,而钠和钙在人体中代谢是有联络的,它们由同一种分子调理。钠摄入量过多的时分,身领会努力排钠,一起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。因而,“吃盐补钙”不靠谱,很简单误导顾客。\n\n  李庆以为,盐里的微量元素能够忽略不计(参加的强化剂在外),究竟每天食盐摄入量太低。依照《食物养分强化剂运用标准》,食盐不允许增加除碘以外的养分强化剂。至于钙、铁等矿物质,经过吃盐来摄入是不靠谱的。盐仅仅调味品,不是保健品,不需要重视太多成分,只看“养分成分表”中的钠、碘就足够了。\n\n  事实上,重庆市消委会近来对重庆市面上流转的8个品牌、合计27组食用盐样品进行比较实验,比照实验首要针对食盐样品的理化目标、卫生目标、养分强化剂和主成分含量等20项目标进行测验。测验成果显现,27组样品均未测出锌,有4组样品测出有硒,有18组样品测出有铁,有23组样品测出有镁,有22组样品测出有钙。尽管硒、铁、镁和钙这些微矿物质元素对人身非常有利,但从测验成果看,不管盐的层次与价格凹凸,其微量的矿物质元素含量都非常有限,因而经过食盐来弥补矿物质元素效果微乎其微。\n\n  不要简单上交“智商税”\n\n  “为弥补矿物质元素而特意挑选微量养分强化盐没有必要,主张顾客不要轻信商家的宣扬标语。”重庆市消委会相关人员说,测验还揪出一家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食用盐品牌,声称自家为海藻加碘盐,但实践是增加碘化钾和海藻美味液,该品牌现已被约谈处理。\n\n  “‘网红盐’不过是使用部分顾客猎奇、尝鲜甚至迷信外国产品的心思,用不置可否、虚有其表、言过其实的广告宣扬推销产品,对其不行不屑一顾。”重庆渝中区商场监管局四级调研员张载荣说,一方面,监管部门、渠道要根据广告法等法律法规束缚、标准商家的不实宣扬,严厉查办违规营销行为;另一方面,广阔顾客也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审慎看待“富丽外衣”下的“网红盐”等网红产品,不要简单上交“智商税”。\n\n  李文建主张,监管部门既应强化监管,严查违规营销、诈骗诱导等违法行为,一起也要重视科普宣扬,让更多人知晓“网红盐”与一般食盐的功用并无二致,从而保护顾客的知情权,让人们明明白白地消费,不要掉入消费圈套。\n\n  李国 【修改:程春雨】